棋子效率的高低问题是围棋的精华,我们追求棋子的高效率,就要学会如何来分析得失,掌握判断得失的正确方法。道策是围棋理论的创始人并首创"手割"论(即"子效分析"理论),在前人一味讲究斗力取胜的作战风格(如所谓的"安井古流")中创造出重视全局的平衡的感觉。行棋自由自在,不拘一格。酒井猛九段在所著《玄妙道策》一书中写道,道策的"着手与构想是近代棋所没有的",打道策的谱"方知围棋之真髓"。
在一个局部的应接或战斗之后,将双方行棋的先后次序作一些假定的变更,以其与两分定式、常型或是最正常合理的下法相比较,来判断这个局部结果的优劣损得,是分析子效的方法之一。
基本图
基本图,是"双方燕"定式的一型,其中白10扳时,黑11点后13托过是正确的下法。
(图一)
对于(图一)这个形,当白10扳时,笔者曾见到过有些爱好者不假思索地立即下11位扳,认为是理所当然。其实,如果不是全局形势的迫切需要,黑11、13的下法是错误的,被白14扳渡,这个局部结果黑棋不利。那么,应该怎样来分析其优劣呢?
(图二)
大家看(图二),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见定式,我们将前面的应接结果与这个定式作一比较,就可以得出结论。
(图三)
我们看(图三)黑1压与白2退的交换,使白棋强化,自己却失去了种种变化,是明显的坏棋,接着黑3冲也不好,既撞气又损失劫材。黑5脱先以后,白6拐头很大,黑7理应在8位扳头才对,但7、9却笨拙地弯退,被白6、8先手得利。由此显而易见,这是白优之形,回过头来再看(图一),与本图相差无几,因而可以理直气壮地说,(图一)中黑棋的下法是吃亏的。基本图的下法,才是子效更好的下法。